未成年人犹如一棵棵小树,我们期盼他们的成长,也期许他们能够长成参天大树。但是对于那些长歪的小树,需要我们去重新修整,引导他们茁壮成长,因此需要我们多方联合,共同努力,也更需要我们为爱发光,共同护航。
2024年8月16日,盖州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邀请盖州市公安局、盖州市人民法院、盖州市司法局、盖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霞光团队的全体成员召开座谈会,共聚一堂,共话未来,携手推进罪错未成年人的帮扶教育,共同开启罪错未成年人回归社会之路。
座谈会上霞光团队的成员逐一分享了他们在帮教未成年人中的故事和经验,霞光团队的“霞”客们均是各行各业退休的老干部,未成年人工作经验丰富,霞光团队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发挥“五老”余热,投入服务未成年人这项“朝阳”事业。以小促老,使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获;以老带小,使幼有所爱、幼有所管、幼有所教,切实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和权益保护,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霞”客们在会议上的经验分享,让大家受益匪浅。而与会其他单位的护“未”队成员更是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为下一步的工作推进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为大家打开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话语交流共换思想,思想碰撞开启“未”来。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寻他们关于守护“未”来的奥秘吧!
一、“霞”客们的经验
(一)真心守护才是真
“真心打磨才能打开未成年人的心扉,我们付出真心,用真心才能换来真心”关工委宣讲团团长张桂芬在回顾自己帮教经历时说到。“帮教未成年人如果“生拉硬拽”效果不好,只有“庖丁解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有一次需要帮教的未成年人是遭遇了性侵害的小姑娘,她的原生家庭父母关系不好,平时总是吵架,忽视了她的成长,尤其忽视了她的心理健康”,“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之后小姑娘就几乎不与人交流,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就决定从生活出发,先在她的身边慢慢陪伴”,“带她慢慢的走出家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小姑娘的状态好了很多,也终于向我说出了她内心的一些想法,逐步根据她的想法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帮教”,我们所帮教的未成年人无论是犯罪人,还是被害人他们的内心都被他们封上了层层枷锁,我们只有用真心才能打磨出打开心扉的钥匙。
(二)主角意识必须有
“成为主角是我们帮教工作的要义,虽然我们是霞光团队,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成为最美的晚霞”关工委秘书长张树臣积极向我们着讲述他的帮教心得,“成为帮教未成年人的主角,将这份责任真正的担在自己肩上”才能真正的做好帮教工作。
(三)成果旗帜要打开
“我们帮教未成年人取得了很多积极的成果,不久之前就有曾经的帮教对象成功的找到了工作,正式的回归了社会”关工委副主任宋乐平开心的向我们分享到;“也许,我们将这些积极的成果,会成为未来帮教对象的希望,有了榜样的支撑,一定会为他们树立重新开始的信心”。
(四)分队一定不能少
“分地区、分领域的成立我们小分队可能有效的提高我们帮教的效率”,“因为如今的未成年犯罪呈现区域化、基层化的趋势”杨运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卫书涛认真的向我们解释道,“我们的小分队针对不同地区未成年犯罪的高发问题可以进行集中处理,探索出最有效的方法”。
(五)实地走访探实效
“前些天我去了一个烧烤店,去看了我的帮教对象,看着他在那里打工与同事们相处的还不错,就放下心来了”,盖州市人民检察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马忠勇向我们说到,“对于帮教的未成年人,他们的近况需要我们实际的走访看查,并持续的关注,这样会让我们帮教效果落到实处,也是帮助他们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六)品德教育不可少
“未成年人的教育其实不光光是有个好的成绩,更需要有品德方面的教育”原任职于盖州市二台学校校长陈艳美说到,“其实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就是其品德教育的缺位,在帮教未成年人的过程中帮助其重建品德,也许就会从根本上挽救他”,“毕竟挽救一个孩子也就是挽救一个家庭”。
(七)社会教育要加强
“很多很多的未成年人在犯错和犯罪之间相互摇摆,及时拉一把就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结局”具有40年教育工作经验的原任职于盖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小学部主任刘国莲讲述了她在帮教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很多未成年人犯错习以为常,最后愈演愈烈就变成了犯罪,究其原因与其家庭教育密切相关,而家长家庭的关键更多的来源于社会的传递,所以社会教育的加强势在必行”。
(八)预防工作做在前
“防患于未然的道理也许同样适用于我们未成年人帮教领域,而且未成年人更多的聚集在学校,要发挥好学校预防犯罪的主阵地作用”,原任职盖州市东城学校副校长侯福禄深刻地向我们讲述他的帮教想法。“在学校中多开展相应的法治宣传教育非常重要,让其认识到法律的红线,知法懂法,才能尊法守法。”
二、护“未”队的小建议
(一)专门学校要建立
“对于罪错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非常重要,它起着重要的预防作用,我们公安其实也是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主阵地”,盖州市公安局法制大队长包连昌说到,“罪错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更需要具有专门性,成立未成年人犯罪专门矫正学校势在必行,纠正罪错未成年人的人生步伐,帮助其回归社会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
(二)真诚悔罪是关键
“罪错未成年人的帮教让他们真实的认识到自己错误才是关键”盖州市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法庭李晓明法官向我们分享到,“有一件未成年人案件始终令我印象深刻,一名16岁的少年,与姥姥和母亲一起生活,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有着强烈的虚荣心,为了有更多的经济来源,开始用敲诈勒索获得金钱”,“就是这样一个孩子,犯罪之后无论怎样劝说也不认罪认罚,到了开庭的时候,因为要通知监护人到场,我们与他的母亲进行了联系,才知道他母亲已经身患癌症在医院治疗”,“了解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法院申请了“特殊的方式”让其监护人到场,正式开庭那天我们使用大屏幕连线的方式,让他看到了在医院的母亲,那一刻他的眼泪已在眼眶打转,或许是看见了自己熟悉的妈妈,“高傲”的少年最终还是卸下了“铠甲”,在法庭表示愿意认罪认罚,积极悔罪”。“也许我们需要有针对性的对犯罪未成年人进行帮教,帮助其真诚悔罪,才能让他们真正改好,走上正确人生路”。
(三)社区矫正要分类
“近些年来,接收社区矫正的未成年人越来越多,对于这样的群体,我们应该建立一些分类机制”,盖州市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主任董涣洲说到,“未成年人群体具有特殊性,他们尚处于成长期,采取一些专门类型的社区矫正,将他们的社区矫正档案单独归类,单独处理,也许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未”你护航,且待花开。
盖州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将以此次座谈为契机,更好的凝聚各方力量,成立属于我们各方“霞”客和护“未”队的保护未成年人大联盟,成为我们未成年的超级守护者!
未成年人犹如一棵棵小树,我们期盼他们的成长,也期许他们能够长成参天大树。但是对于那些长歪的小树,需要我们去重新修整,引导他们茁壮成长,因此需要我们多方联合,共同努力,也更需要我们为爱发光,共同护航。
2024年8月16日,盖州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邀请盖州市公安局、盖州市人民法院、盖州市司法局、盖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霞光团队的全体成员召开座谈会,共聚一堂,共话未来,携手推进罪错未成年人的帮扶教育,共同开启罪错未成年人回归社会之路。
座谈会上霞光团队的成员逐一分享了他们在帮教未成年人中的故事和经验,霞光团队的“霞”客们均是各行各业退休的老干部,未成年人工作经验丰富,霞光团队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发挥“五老”余热,投入服务未成年人这项“朝阳”事业。以小促老,使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获;以老带小,使幼有所爱、幼有所管、幼有所教,切实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和权益保护,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霞”客们在会议上的经验分享,让大家受益匪浅。而与会其他单位的护“未”队成员更是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为下一步的工作推进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为大家打开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话语交流共换思想,思想碰撞开启“未”来。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寻他们关于守护“未”来的奥秘吧!
一、“霞”客们的经验
(一)真心守护才是真
“真心打磨才能打开未成年人的心扉,我们付出真心,用真心才能换来真心”关工委宣讲团团长张桂芬在回顾自己帮教经历时说到。“帮教未成年人如果“生拉硬拽”效果不好,只有“庖丁解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有一次需要帮教的未成年人是遭遇了性侵害的小姑娘,她的原生家庭父母关系不好,平时总是吵架,忽视了她的成长,尤其忽视了她的心理健康”,“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之后小姑娘就几乎不与人交流,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就决定从生活出发,先在她的身边慢慢陪伴”,“带她慢慢的走出家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小姑娘的状态好了很多,也终于向我说出了她内心的一些想法,逐步根据她的想法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帮教”,我们所帮教的未成年人无论是犯罪人,还是被害人他们的内心都被他们封上了层层枷锁,我们只有用真心才能打磨出打开心扉的钥匙。
(二)主角意识必须有
“成为主角是我们帮教工作的要义,虽然我们是霞光团队,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成为最美的晚霞”关工委秘书长张树臣积极向我们着讲述他的帮教心得,“成为帮教未成年人的主角,将这份责任真正的担在自己肩上”才能真正的做好帮教工作。
(三)成果旗帜要打开
“我们帮教未成年人取得了很多积极的成果,不久之前就有曾经的帮教对象成功的找到了工作,正式的回归了社会”关工委副主任宋乐平开心的向我们分享到;“也许,我们将这些积极的成果,会成为未来帮教对象的希望,有了榜样的支撑,一定会为他们树立重新开始的信心”。
(四)分队一定不能少
“分地区、分领域的成立我们小分队可能有效的提高我们帮教的效率”,“因为如今的未成年犯罪呈现区域化、基层化的趋势”杨运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卫书涛认真的向我们解释道,“我们的小分队针对不同地区未成年犯罪的高发问题可以进行集中处理,探索出最有效的方法”。
(五)实地走访探实效
“前些天我去了一个烧烤店,去看了我的帮教对象,看着他在那里打工与同事们相处的还不错,就放下心来了”,盖州市人民检察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马忠勇向我们说到,“对于帮教的未成年人,他们的近况需要我们实际的走访看查,并持续的关注,这样会让我们帮教效果落到实处,也是帮助他们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六)品德教育不可少
“未成年人的教育其实不光光是有个好的成绩,更需要有品德方面的教育”原任职于盖州市二台学校校长陈艳美说到,“其实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就是其品德教育的缺位,在帮教未成年人的过程中帮助其重建品德,也许就会从根本上挽救他”,“毕竟挽救一个孩子也就是挽救一个家庭”。
(七)社会教育要加强
“很多很多的未成年人在犯错和犯罪之间相互摇摆,及时拉一把就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结局”具有40年教育工作经验的原任职于盖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小学部主任刘国莲讲述了她在帮教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很多未成年人犯错习以为常,最后愈演愈烈就变成了犯罪,究其原因与其家庭教育密切相关,而家长家庭的关键更多的来源于社会的传递,所以社会教育的加强势在必行”。
(八)预防工作做在前
“防患于未然的道理也许同样适用于我们未成年人帮教领域,而且未成年人更多的聚集在学校,要发挥好学校预防犯罪的主阵地作用”,原任职盖州市东城学校副校长侯福禄深刻地向我们讲述他的帮教想法。“在学校中多开展相应的法治宣传教育非常重要,让其认识到法律的红线,知法懂法,才能尊法守法。”
二、护“未”队的小建议
(一)专门学校要建立
“对于罪错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非常重要,它起着重要的预防作用,我们公安其实也是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主阵地”,盖州市公安局法制大队长包连昌说到,“罪错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更需要具有专门性,成立未成年人犯罪专门矫正学校势在必行,纠正罪错未成年人的人生步伐,帮助其回归社会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
(二)真诚悔罪是关键
“罪错未成年人的帮教让他们真实的认识到自己错误才是关键”盖州市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法庭李晓明法官向我们分享到,“有一件未成年人案件始终令我印象深刻,一名16岁的少年,与姥姥和母亲一起生活,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有着强烈的虚荣心,为了有更多的经济来源,开始用敲诈勒索获得金钱”,“就是这样一个孩子,犯罪之后无论怎样劝说也不认罪认罚,到了开庭的时候,因为要通知监护人到场,我们与他的母亲进行了联系,才知道他母亲已经身患癌症在医院治疗”,“了解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法院申请了“特殊的方式”让其监护人到场,正式开庭那天我们使用大屏幕连线的方式,让他看到了在医院的母亲,那一刻他的眼泪已在眼眶打转,或许是看见了自己熟悉的妈妈,“高傲”的少年最终还是卸下了“铠甲”,在法庭表示愿意认罪认罚,积极悔罪”。“也许我们需要有针对性的对犯罪未成年人进行帮教,帮助其真诚悔罪,才能让他们真正改好,走上正确人生路”。
(三)社区矫正要分类
“近些年来,接收社区矫正的未成年人越来越多,对于这样的群体,我们应该建立一些分类机制”,盖州市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主任董涣洲说到,“未成年人群体具有特殊性,他们尚处于成长期,采取一些专门类型的社区矫正,将他们的社区矫正档案单独归类,单独处理,也许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未”你护航,且待花开。
盖州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将以此次座谈为契机,更好的凝聚各方力量,成立属于我们各方“霞”客和护“未”队的保护未成年人大联盟,成为我们未成年的超级守护者!